-知识产权是中国企业必须迈过的门槛
-国外展商不敢来国内参展
-各自为政的管理办法应当改变
http://www.texindex.com.cn -会展业知识产权保护驶入快车道
-展会知识产权保护依然任重道远
加强对会展知识产权保护的呼声日渐强烈。前不久在广州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上,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再度被提上会展行业最重要的议事日程,中国贸促会副会长高燕代表931家中国会展行业从业单位宣读了《中国会展行业保护知识产权联合行动宣言》(下称《宣言》),宣言签署单位宣布将在所组办展会上杜绝剽窃、假冒、伪造、盗版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中国贸促会与国际展览管理协会(IAEM)联合发表《中美会展业保护知识产权的共同声明》(下称《声明》 ),宣布将支持对参展商参展期间知识产权的合理保护。
商务部条约法律司巡视员李玲女士宣布:商务部将于2006年3月1日实施《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办法》( 下称《办法》)--届时,《办法》将成为中国首个统一的关于会展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
目前,中国关于知识产权保护已经制订并涉及到的主要法律有:《著作权法》、《专利权法》、《商标法》、《软件保护法》、《合同法》和《民法通则》中有关条款等。但如果要按照法律的具体规定去解决会展业中涉及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真正能对上号的条款比较少,缺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
"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民间和政府会展业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驶入了快车道。"知识产权保护:中国会展业的软肋广东顺德某家具厂的杨老板从2000年开始至今参加了大小100多个展会,其中参加了国际展会30多次。
"我们在马来西亚、美国、德国参加展览,一般很难拿到国外展商的图册",杨老板说,"外国人觉得中国人的模仿能力太强。"
虽然在很多场合下,拍照是禁止的,"但仍然有人有办法在现场拍照,然后回去画图、制作模具,这个过程往往只要几天的时间",杨老板说,"最夸张是2004年的一次展会,3、4天的国际展会还没有结束,国内模仿的产品已经出来了。"
而据东莞某制鞋企业的市场部经理李小姐称:"只要敢去国际参展的,早就做好了准备"。
按照行内不成文的规矩,有些展商仿冒一些名牌公司的产品设计,为了参加展会,在原公司之外又专门注册了一个新公司,以该公司的名义出席展会,印制了假名片,还在展会上聘请了专业的律师,专门处理可能出现的知识产权纠纷。
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总经理助理江淮算了一笔帐,他说:"参加一个国际展会的成本是1000美金左右,如果仿冒一个鞋的版型,至少能带来50万美金的利润,这无异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具有5年展会组织经验的江淮说:"侵权并不仅仅发生在中国企业对于国际企业的侵权上。事实上,在中国企业之间与国际企业之间都会发生这种现象。"
据了解,在国内的专业展会上,很多参展商采取了封闭式的办法。在入口处,参展商会仔细盘问来者的身份。更有甚者在入口处挂牌,上书"不欢迎同行。"尽管如此,一些名牌产品依然不能避免被复制的命运。
在中国会展产业中到底发生了多少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没有详细的统计数据,凭经验不是特别多",中国国际贸促会展览部副部长孙钢说,"但是由于会展的窗口很大,侵权纠纷造成的影响非常恶劣。"
"这是真实的",对于这一说法,世界上最大的会展公司---励展博览集团亚太地区总裁兰德龙直言:"正因如此,很多国外的厂商不敢到国内来参展,是因为他们担心知识产权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
"准确地讲,会展上发生的侵权事件太多,但是侵权纠纷本身不多,"中国某知名家具集团的一位老总说,"我们设计的椅型,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已经在中国创造了数亿产值,但是大部分产品的生产厂家不是我们。"
中国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副局长李成钢在"2005企业知识产权国际论坛"上称,"知识产权是中国企业必须迈过的槛,迈不过则会陷入失去搏击市场的窘境,而一旦迈过,则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