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们在工业化的进程上与拥有国际知名品牌的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单纯依赖我国工业化进程引发的水涨船高式的进步,未必能有立竿见影之功或大面积的收获。
根本的原因在于,业内大多数企业许多年间的发展,基本上是跟进式、同质化扩张型的发展。其结果是产品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支持,研发因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难能形成经验积累。此外,就是对于市场的随动和茫然,也归结于较少严密的数据统计和量化分析……
什么是企业信息化
如同“工业化”、“机械化”、“自动化”等说法,所谓“化”是指变革的过程。企业的信息化就是企业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
企业的变革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高效率、低成本、高收益的过程。机械化和自动化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效率,然而随着企业的普遍应用,这些技术已经逐步成为了企业的竞争资格的基本要素,而信息技术正在企业的进一步竞争中扮演了主要的角色。企业信息化实质就是将各种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目的是以更快的速度、更少的资源消耗生产出客户满意的产品,以实现企业的价值,为企业赢得未来的竞争。
像机械化和自动化一样,信息化也是针对人来展开的,信息化的实质就是让计算机及网络等信息技术参与人的工作,代替人的某些工作甚至从事人不能完成的工作,同时也可以为决策工作提供信息和知识。
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企业信息化是运用信息技术变革企业的过程,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是企业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企业信息化可以从工程技术和应用两个层面来理解。
工程技术方面包括:一.计算机和网络工程技术,即如何配置企业的网络和计算机(客户机、服务器)等信息化基础设施,以满足企业现在和将来的应用需求;二.软件工程技术。软件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信息化所涉及的软件包括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应用软件。如何进行软件项目的实施,保证信息化项目的成功是目前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三.管理与系统工程技术。信息化牵涉到企业流程、管理模式的改变,需要以系统和全局的观点认识企业。信息化在为企业提供管理决策信息的同时也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局部的最优并不是系统的最优,信息化要站在企业系统的角度看问题。
应用层面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首先是在生产过程中广泛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如自动化生产、自动化测量、自动化过程控制、智能仪表等等,凡是用到电子信息技术的都是企业信息化的一部分。其次是运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应用软件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数据和产品数据的获取、传递、存取和处理。另外,实现基于数据和信息分析的辅助决策支持,如企业资源计划ERP,这是更高层次的信息化。二.在用于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则表现为用计算机实现设计图样自动绘制和档案管理,以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工程性能分析、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和制造以及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几何样机、功能样机、性能样机等。当然还包括用于产品本身,即许多产品创新的方向也是基于在其中更多地采用信息技术,如分析、比较、改进与定型等工作。
企业信息化的准备与实施
企业信息化作为推动和实现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必由之路,已为我国许多企业特别是大企业普遍认同,并成为其战略选择。
但是,由于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相当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对许多国内企业来说,仍然是全新的课题。而一些汀企业、咨询公司出于纯商业目的和竞争的需要,自觉、不自觉地误导企业,又进一步模糊了企业对信息化技术应用及其效果的认识,使他们对究竟如何规划和建设本企业的信息化更加茫然,或仓促上马招致失败,或迟疑不决贻误良机。
因此,对一批已经准备、正在进行或完成信息化战略的用户企业来说,其当务之急是在借助外部的客观、中立的信息化咨询机构的知识、经验和力量,切实把握和解决好信息化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带有规律性、普遍性和策略性的问题,以确保其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
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企业定位策略。在规划和建设信息化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