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3年来无论是在北京、上海,还是福建、浙江、广东等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纺机展、缝制设备展,已经演变成了国内外绣花机竞相争艳的舞台,它的发展势头和魅力已经将电脑绣花机的地位从中国缝制设备的边缘化产品拉到了中心舞台上。上至中国缝制机械协会,下到其他大大小小的报纸、杂志、广告等,都已经将绣花机及其相关产品作为缝制设备行业中的一个焦点在关注,尤其是CISMA2005上,国内绣花机不俗的表现预示了其良好的发展前景。
国产绣花机:面临机遇
在5、6年前,国内外客户在选购电脑绣花机时,市场上可供选择的品牌最多不会超过6个,如德国的ZSK、日本的百灵达或田岛、国内的达美等。而现在服装企业在选购绣花机时,不约而同地会碰到二个问题:一是选进口绣花机,还是国产绣花机?二是国产绣花机是选北方产的,还是南方产的?最终购买者往往可能选购自己较为熟悉的牌子。
绣花机品牌繁多也让购买者无从下手。其实这也难为客户了,因为单从已知的国产绣花机品牌来看:北方有北方天鸟;南方有饶美、天虹、傲宇、展艺;福建有永信;上海有上工、标准、芬士达;张家港有通力等目前国内有名可查的绣花机制造企业有150家之多。
面对国产绣花机如雨后春笋般地诞生,国产绣花机有着良好的性价比优势,动摇了进口绣花机在市场'一统天下'的局面。但由于中国机械加工技术薄弱和零部件生产供应企业的水平参差不齐,从产品开发,制造工艺,生产监督,员工素质,售后服务等方向看,目前很多国产绣花机生产企业还是停留在模仿的粗加工阶段。无论对机械的精准度要求,还是电控的稳定性方向,我们不得不承认,国内绣花机与进口绣花机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是所有从事缝制机械制造的同行们不得不正视和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中国的绣花机工业十年内,就出了不下150个的品牌,年产量从几千台,猛增至现在的4万多台。对于工业产品来讲,重要的不在于数量的多少,更在于产品的质量和品牌的树立。
数量与价格的恶性竞争,其结果不外乎自相残杀,搞乱市场,最终受害的还是制造企业的本身。能笑到最后的,也必将是那些已经走上了现代企业管理和品牌塑造的企业。这些企业虽然还将经历一段很长的发展、成熟阶段和积累的过程,但这是今后国产绣花机制造企业的必由之路。那么有没有一个国产绣花机产品,既能承袭进口机的血脉,又能融合目前国产机优势供应高端的市场,满足一部分原来使用进口机及正想使用进口机的客户群的要求。这对于我们绣花机产业来讲,既是一个历史的机遇,又是时代与现实的召唤,我们完全有能力和充分的信心去审视目前国内绣花机市场的现状与客户内心真实的需求,去尽快地打造出一款既能在性价比上占有绝对优势,又能在机器的品质、售后服务等方面毫不逊色的绣花机。
为了国产绣花机美好明天,所有的国产绣花机制造厂家从现开始就应该肩负起振兴民族产业的责任,要用'八年抗战'的精神、决心和毅力打一场'绣花机行业'的'八年抗战',真正树立起可与国外品牌相抗衡的中国名牌,世界品牌。为达此目的笔者认为,应从如下方面做起:
第一,现在不少企业的硬件已接近,甚至超过国外品牌的条件,无论在厂房还是机械设施方面,都毫不逊色,但缺少的是强有力的产品研发队伍。日本的几个绣花机品牌历经了50年的制造与开发,追求的是不断地研发、创新,目前已发展到相当的高度,靠的就是将世界最前沿的计算机技术、芯片开发、功能开发与电脑刺绣的人性化,人文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至今仍占有着绝对的科技优势。不过现在我们已经可以欣喜地看到了不少国内绣花机制造企业已经开始努力,并且取得了电控万面开发的突破性进展,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电控研制水平接近进口机的水准。
第二、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企业管理及生产人员队伍。这是制造出高质量绣花机产品的基础和前提,是每一台绣花机质量保证的关键所在。
第三、加强产品出厂前的测试,监控环节。不少国内的绣花机制造企业,对于此环节的重要性虽然知道,但并不能真正落实。
第四、加强产品售后的反馈和跟进服务。这是客户相当关注的环节,为什么很多客户舍远就近,购买离家门近的绣花机,关键还是对于产品的服务缺乏安全感。
第五、不断增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着力塑造品牌形象,保证产品档次与价格的合理匹配,避免陷入价格战的竞争误区,要真正使国产机成为世界的品牌。
来自:中国服饰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