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千年的浩渺精深的文化长河里,绣品就像一枚小水晶,折射了璀璨瑰丽的光芒。因为和别的工艺品相比,织绣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收藏的注意力转向了这些老祖宗遗留下来的织绣品,市场也随之升温,一件件精美的帷帐、官补、扇套、香囊……走进了人们的视线。无论如何,我们离那个曾经辉煌的手工时代已经很远了,古织绣品看上去就像一幅被夹在新影集里的老照片,一页提供回忆的索引。
图:床挂帐 图:荷绣
绣迹斑斑
所谓绣品,是以绣针引彩线(丝、绒、线),按设计的花样,在织物(丝绸、布帛)上刺缀运针,以绣迹构成纹样或文字,再制成荷包、眼镜袋、褡裢等生活用品、服饰品。一件绣品的完成要经过好几道工序,制作时间以月、年为单位,古时多是女子的活儿,所以也叫女红。今人能见到的绣品多为明清后的作品,但据《尚书》记载,远在4000多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衣画而裳绣”了,后来在各个朝代的发展中都有不同的特色。
汉代的绣品,图案主要是波状的云纹、凤鸟和神兽等,风格粗犷豪放;唐代以后风格变得细腻靓丽、雍容华贵,山水花鸟渐成主题,绣品构图活泼,设色明亮;到了宋代,绣品之中反映出来的就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将书画美感融入刺绣之中,这就形成宋代作品在实用中极具观赏性。
中国刺绣在传承了数千年之后,明清两代达到了巅峰,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艺术流派,如上海的顾绣、北京的京绣、开封的汴绣、山东的鲁绣等,以及后人誉为的“四大名绣”即苏绣、粤绣、湘绣和蜀绣。
 图:扇套 图:装镜布盖
图必有意 意必吉祥
刺绣是在布上作画,一个做工精致的小荷包需要“画”2~3个月;一件龙袍则至少12~16个月才能完成;更精致的大件织绣品需要2~3年。从创作上说,它比书画、瓷器更加费时、费力,从艺术价值上看,织绣品的图案都非常有意义、有故事。
比如明清两代大量的刺绣题材是颇具中国特色的吉祥图案,即所谓的“图必有意,意必吉祥”。鸳鸯象征夫妻恩爱,石榴多子,松竹梅表示清高正直,牡丹象征富贵荣华,松鹤寓意长寿。也有因谐音而成为图案题材的,像蝙蝠与“福”谐音,鱼表示喜庆有余,鹿和“禄”,瓶和“平安”,金鱼和“金玉”等等。
还有几种方式联合起来的设计,比如万字和牡丹叫做富贵万代,万字、蝙蝠和寿字结合在一起就是福寿万代,万字锦地上绣花卉是锦上添花……另外,不同人的服饰、不同场合的装饰还会有区别。比如,在祝寿的日子里,绣品要用八仙祝寿、万寿无疆、松鹤延年、福寿三多、福山寿海等;而婚庆时则要用鸳鸯戏水、和荷二仙、连(莲)生贵子、瓜瓞绵绵纹样;祝贺升迁则用指日高升、平(瓶)升(生)三级(戟);庆祝开业大吉用年年发财、一本万利等。
图:眼镜袋
 图:一对荷包
绣品三看
据行家介绍,收藏古织绣品,首先要从鉴赏入手,要学会判断织绣品的价值和价格,即年代、品种、艺术性、品相、尺寸等。
年代年代愈早、品相愈好的织绣品价值愈高。某一织绣品的早期代表作和兴盛期的经典之作,往往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如战国的楚绣、汉代的吉语锦、唐代的联珠文锦、宋代的书画缂丝、明代的补子等,都是织绣品中收藏的极品。
品种欣赏品的价格要高于实用品,服装要高于匹料。缂丝为织绣品中特别受青睐 |